投资增速恢复性反弹 投资结构持续性优化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2021年1—2月份投资数据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增速恢复性反弹,投资结构持续性优化。2021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5.0%,比2019年1—2月份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为1.7%,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稳步恢复 1—2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1%,两年平均增长11.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0.3%,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9.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66.6%,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64.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9.8%,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88.4%,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85.3%,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64.5%。 1—2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6.4%,两年平均增长1.4%。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68.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61.7%,教育民间投资增长56.3%,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42.0%,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38.5%。 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民生相关投资继续增加 1—2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48.0%,两年平均增长8.8%。其中,卫生投资增长63.0%,两年平均增长20.3%;教育投资增长53.0%,两年平均增长9.4%。 1—2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5.5%。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9%。 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稳定恢复,房地产开发投资支撑有力 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6.6%,两年平均下降1.6%。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67.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2.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7.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9.5%。 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下降3.4%。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50.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85.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63.2%。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8.1%,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38.7%。 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8.3%,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1.9%;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51.2%;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1.0%。 四、稳投资政策持续显效,投资到位资金保障有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有力支撑。1—2月份,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0.1%,高于全部投资5.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5%,高于全部投资4.8个百分点。
1—2月份消费市场恢复性增长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解读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2021年1—2月份,消费市场延续上年稳定复苏态势。商品销售继续改善,部分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势头不减,实体店零售经营明显回升。 一、复苏态势稳,同期基数低,消费市场同比快速增长 市场销售持续回升。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消费市场延续了上年持续复苏的良好态势。2021年1—2月份,受同期基数较低影响,消费市场同比增速较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3%。与2019年1—2月份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1—2月份为基期,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为3.2%。 图 2020年以来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二、消费潜力足,部分境外消费回流,商品销售加快复苏 商品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在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商品零售明显恢复。1—2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7%,与2019年1—2月份相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速为3.8%;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全部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基本生活类和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均较快增长。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0%,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带动下,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6%,两年平均增速为5.8%。 部分境外消费回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居民出境购物活动减少,部分消费需求转向境内,带动化妆品、金银珠宝、钟表、箱包等商品销售增长。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30%。从两年平均增速看,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9.9%和8.2%,包括钟表、箱包等在内的日用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12.1%。 三、新业态发展快,实体店客流回升,线上线下消费增势良好 居民网络购物热情不减。2020年初居家生活、办公期间,众多消费者形成“网上下单,配送到家”的消费习惯,线上购物实现逆势增长。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居民网络购物意愿不减,新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6个百分点,比2020年全年提高15.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6.0%。 实体店铺经营明显改善。与上年同期比,今年年初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大幅增加,实体店客流量显著回升,实体店经营明显改善。1—2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5.2%,两年平均增长4.1%。 但要看到,局部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部分消费领域短期影响明显。2021年年初河北、黑龙江等地发生聚集性疫情,部分地区疫情防控趋紧,具有接触性特征的消费受到一定影响。1—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8.9%,两年平均下降2.0%;限额以上单位客房收入同比增长42.5%,两年平均下降13.8%。 下阶段,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随着促进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市场稳定复苏态势有望延续。
工业生产继续加快 稳定恢复态势延续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解读1—2月份工业生产数据 受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1—2月份工业生产增速较高。剔除基数影响看,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3月份以来的稳步回升态势,多数行业持续恢复,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工业品出口增势强劲。 一是工业生产增势较好。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去年1—2月份为下降13.5%),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8%,两年平均增长5.5%,与近几年正常年份同期水平相近;制造业增长39.5%,两年平均增长8.4%,好于近几年正常水平。 二是就地过年、稳岗留工政策效应显现。今年春节期间,企业开工时间总体早于往年。据对全国近5000家工业企业开展的开工情况快速调查显示,调查企业春节期间平均放假天数为7.5天,明显少于正常年份。另一方面,员工到岗情况好于往年,调查企业中,近一半企业有超九成员工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提振作用较大。 三是多数行业持续恢复。从行业面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除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行业下降外,40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其中,17个行业增长10%—30%,13个行业增长30%—50%,8个行业增速在50%以上。从两年平均看,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75.6%。 四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势明显。1—2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9%、49.2%;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分别增长10.2%、13.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1、4.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1—2月份,汽车、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医药行业分别增长70.9%、69.4%、62.4%、59.2%、48.5%、41.6%。从产品看,工程机械、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等主要产品产量均实现翻番增长;受防疫物资需求大增、疫苗量产上市、出口较旺等因素带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与疫苗和检测试剂盒密切相关的生物药品制品均大幅增长。 五是出口带动作用强劲。受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生产订单回流国内带动工业出口,1—2月份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2.5%,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7%,两年平均增长7.4%,延续了去年11月份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有力带动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其中,1—2月份,*大出口行业电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48.3%;电气机械、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等主要装备行业出口增速均超过50%;国外防疫抗疫产品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医药制造业出口增长92.2%。受出口需求高增长等因素带动,笔记本计算机、金属集装箱以及电冰箱、冷柜等家电产品生产均实现较快增长。 总体看,1—2月份工业生产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但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消费恢复依然较慢,工业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部分消费品行业生产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工业生产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同时,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也对节能减排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了压力。下一步,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消费潜力,依靠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工业生产稳定恢复态势。 注:[1]通常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平均增长速度。
(2021年3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大幅回升,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您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的开局表现?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从刚才发布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来看,同比指标确实呈现了大幅增长。综合来看,同比的大幅增长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因素持续显现。去年二季度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今年以来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局部聚集性、散发性疫情,但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观政策实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积*因素累积增多。 二是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1-2月份,我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同比增长40%以上,对美国出口额增长70%以上。 三是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起到提振作用。今年春节多地倡导就地过年,不少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留岗工作人员给予经济补偿,企业开工和项目施工的时间明显延长,员工到岗的情况也是好于往年,支撑了工业生产等指标回升。国家统计局对近5000家工业企业开展了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平均放假天数7.5天,明显少于正常年份。调查结果还显示,大概接近一半被调查企业表示超过九成员工选择就地过年。因此,就地过年的政策对工业生产延长开工时间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四是从统计上看,上年同期基数跌落的影响比较大。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主要指标同比增速都出现大幅度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1-2月份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5%,这些数据基数的大幅度下降,显著抬高了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我们通过计算两年平均增速剔除低基数的影响。以工业生产为例,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同比增速只有8.1%。但大家可以看到按照惯常的同比增速,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35.1%,可以说这个低基数对同比增速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用同样办法,两年平均增速算下来,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从这些数据综合来判断,经济总体上处于恢复进程中。 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个方面,生产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为近年来同期较高水平。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6.8%。市场销售保持增长,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2019年同期增长3.5%,两年平均增长1.7%。进出口增势比较快,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19.3%。 第二个方面,就业物价总体稳定。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比1月份略上升0.1个百分点,主要受春节因素和局部地区聚集性、散发疫情影响;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降幅收窄,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个月收窄0.1个百分点。 第三个方面,创新动能稳步增强。表现在几个领域,首先新产业快速增长,1-2月份高技术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这两个速度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8.1%的增速。新业态增势较好,就地过年带动了网上购物快速扩张,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新产品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的产量两年平均增速达到30%以上。 第四个方面,市场活力继续提升。从生产要素角度观察,生产要素趋于活跃,1-2月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48.1%,两年平均增长7.5%。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6.1%。企业预期总体向好,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1.4%,都是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整体企业的预期是在向好。 综合上面情况判断,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的态势,经济循环日益畅通,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但是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所以还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已经完成,请问目前人口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人口呈现出哪些新变化?近期东北等地人口外流、老龄化加深的问题再度引发热议,从普查数据来看这一问题到底严不严重? 刘爱华: 首先感谢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关注。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到了*后的数据审核汇总阶段。我们初步打算在4月上旬召开发布会,向大家公布这次普查的结果。因此很抱歉今天暂时没有数据提供给大家。希望大家在4月份关注我们的发布会通告,欢迎大家参加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我们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包括分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方面面的数据。 刚才你还提到了东北地区的人口政策情况,有关部门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出台后,会根据数据结果进行研究。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根据您刚才通报的数据,我们看到2020年很多经济增长势头仍然在延续,比如增速达到8.1%,两年平均增速只有3.2%,如果说这个势头在2021年持续保持的话,中国如何能够实现我们的双循环目标,也就是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循环来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纠正几个数据。8.1%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平均增速,3.2%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年平均增速。我想你主要关注2021年经济发展走势是怎样的,从1-2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情况来看,可以说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从趋势上来看,今年1-2月份主要指标不管从同比增速来看,还是两年平均增速来看,都延续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稳定恢复态势,这种延续为整体经济的持续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要素支撑看,中国经济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日益彰显,可以说是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的信心所在。 从政策支撑看,刚刚结束的“两会”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企业纾困,政策保持延续性,不急转弯,根据具体的形势变化进行调整完善,促进经济基本盘的稳定。可以说,这些政策对经济形势的复杂严峻是有预见性的,也是有准备的。 尽管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比较多;国内疫情防控的压力犹存,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但是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恢复的态势。 界面新闻记者: 请教有关消费和投资,在前两个月扣除基数因素以后,他们的实际恢复距离潜在增长水平还有多大距离?另外,在消费和投资的具体领域中已经恢复的有哪些领域?存在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又有哪些领域?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非常专业的一个问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扣除基数影响以后两年平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两年平均增长1.7%。从这两个数据大家可以作出判断,现在消费和投资都仍然处于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 首先看消费,消费市场在今年前两个月呈现出三个特点:*个特点,商品销售加快复苏,餐饮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1-2月份,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长3.8%,餐饮收入下降2%,说明餐饮消费还是受到局部地区的聚集性和散发性疫情影响,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第二个特点,升级类商品增速比较高,基本的生活消费保持了稳定增长。在升级类商品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两年平均增速都达到了18%以上,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基本生活消费类如粮油食品类消费两年平均增长10.3%,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第三个特点,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实体店铺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增长4.1%。在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体店铺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背景下逐渐恢复性增长。这是消费市场呈现的三个基本特点。 刚才问到哪些地方增长得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接触性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餐饮消费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再看投资,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7%,增长比较快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可以说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投资是在普遍加快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8%,其中卫生领域投资增长20.3%。从这些数据来看,投资也表现出恢复性增长,尤其是更好地发挥了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投资领域目前恢复比较慢的是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3.4%,恢复的势头还是比较缓慢,这也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企业投资能力的恢复、投资信心的恢复,尽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毕竟疫情防控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外部的环境还比较复杂严峻,所以制造业投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给商场带来积*影响,另一方面1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环比下降,总体来说就地过年到底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就地过年是今年的新事物,很多地方今年都倡导就地过年,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鼓励员工就地过年。刚才在很多指标的表现中都提到了就地过年带来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就地过年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企业的影响不太一样。比如对工业生产来讲,就地过年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统计局开展的快速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员工放假时间缩短到7.5天,这和往常年份比明显缩短,放假短了就带来了员工节后复岗率比较高,开工时间相对比较长,对工业生产就起到提振作用。就地过年对服务业行业,比如长途旅行之类的交通运输方面,可能就有抑制作用。所以,就地过年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再有,在消费不同领域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从监测结果来看,就地过年对城市的文娱类行业有拉动作用,比如电影的票房收入是比较高的,对城市的消费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对网购也是一种促进作用,大家自己不能回家过年,可以通过网购给亲人购买*物,对快递业也是促进作用。 从城乡市场变化的情况来看,就地过年的影响也有所体现。比如,1-2月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3.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1.3%,也就是说城镇消费快于农村。我们观察近两年数据,这个数据的趋势和前两年表现出来的规律不太一样。前两年一直是乡村市场消费快于城镇,今年在就地过年政策影响下,城镇消费快于乡村了。 所以说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不同。这些数据继续挖掘下去,在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的体现。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2月末的城镇调查失业率5.5%,去年12月末的时候这个数字5.2%,前两个月新增就业148万,全年目标是1100万,请问整体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怎么判断?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从数据来看,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5.5%,这个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和局部地区疫情的影响,比1月份略微上升0.1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2月份是下降了0.7个百分点。所以,尽管有一些因素对这个数据造成了干扰,但总体上看没有改变从去年年初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趋势。去年年初受疫情冲击影响,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达到6%以上,是去年的一个高点。后来在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支持下,各地加大了稳岗扩岗激励政策,就业政策全面强化,企业和员工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共同克服困难,各个地区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从去年2月份以后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就业压力得到很大缓解。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86万人,远远超过年初设定的目标。到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呈现总体稳定、持续下行的态势。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布全年新增就业目标1100万人,从需要就业的重点群体来看,今年新毕业大学生达到909万人,应该讲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同时,保持就业总体稳定我们也有非常多的有利条件,具体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有利于就业形势的稳定。第二,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就业政策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同时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不松劲儿,继续强化将为化解就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服务业将会恢复性发展。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总就业岗位近一半,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效果的持续显现,服务业将呈现恢复性发展,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是两年平均增长6.8%,可以说是恢复性增长,在这种趋势下,服务业将更好地发挥就业的“蓄水池”作用。第四,灵活就业的潜力比较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的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有利于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总体上看,虽然就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但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实现就业总体稳定。在就业压力存在的同时,就业市场的一些结构性矛盾*近也有所显现,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错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些企业反映招工难问题,一些有技能的人才、熟练工的招工难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也表明了经济恢复进程中的不平衡,一方面有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恢复过程中也开始出现。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 刚才您一直在说受2020年同期基数比较低的因素影响,从同比数据看今年1-2月份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速比较高,这对于国内中小微企业和工商户来说大概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宏观上数字很好看,但是微观上他们的日子其实挺难过的,您怎么看待这种反差?谢谢。 刘爱华: 小微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受到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影响,生产经营确实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从数据上的表现来看主要是不太稳定。2月份小型企业的制造业PMI在临界点以下,说明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比较多的生产经营困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包括鼓励资本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流动,促进融资成本的下降等。相信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恢复,经济循环的畅通,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小微企业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财经记者: 我们看到,这次的数据里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是环比有升有降的,同比涨幅较上个月有所上升,想了解一下2月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情况?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房价、房地产投资、土地成交等房地产市场各个领域数据,今年1-2月份也都受到了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所以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完善住房市场体系、保障体系都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也按照因城施策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各地房地产市场不同的表现,及时采取各项调控措施,切实加强住房政策和人口、土地、金融政策的协同,相信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原则指引下,房地产市场有条件、有基础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1月中下旬至今猪肉价格已经连续5周下跌,可否预计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情况?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猪肉供应形势如何?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猪肉价格的情况,这个月的猪肉价格同比、环比都出现了下降,同比下降14.9%,降幅比上个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来看,猪肉价格下降了3.1%,上个月上涨5.6%。从数据可以看到,去年以来各地出台的支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渐见到成效。从我局监测的生猪生产大县的数据来看,生猪出栏和存栏都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未来随着生猪生产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落。谢谢。 新华社记者: *近看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比较大,反映在我们的PPI的生产资料也在回升,您认为这一轮大宗商品包括PPI的回升是长期的趋势性的,还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下一步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传导有没有影响?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大家普遍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受到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的带动,从我们国内的PPI上也有所体现,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个月的0.3%有所扩大。从整体上对CPI的影响来看,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非食品价格都下降了0.2%。 未来一段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从食品价格来看,目前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从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我们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的供给能力比较强,工业消费品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从服务价格来看,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疫情发生后,服务业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中。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显现,服务业供给会逐步增加,服务业价格有望保持稳定。从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来看,今年的翘尾因素和往年比是比较弱的,全年翘尾因素只有-0.1%。 所以,从食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翘尾因素来看,全年价格有望保持在合理适度的区间。谢谢。 新京报记者: 关于增速的问题,刚才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主要宏观指标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去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如何判断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是否可能出现一个两位数的增长,以及在这样一个低基数的推动下,如何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真实水平?谢谢。 刘爱华: 你的问题涉及到对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判断,还有对目前恢复水平的判断。 关于全年走势的判断,刚才已经作了一些回答,不管从经济恢复态势来看,还是从要素支撑、政策支撑来看,应该说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状态,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我们也有信心。 从具体指标来看,去年是下降6.8%的低基数,表现在同比增速上,一季度很可能出现同比的大幅增长。正像你刚才说的,怎么判断经济形势?从各个指标的表现来看,目前经过一些技术处理后,从两年平均来看,主要的指标都处于恢复性的增长进程中,但在恢复性进程中还存在行业之间、领域之间不平衡的现象,如一些接触性、聚集性行业的消费和服务,应该讲有一些指标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恢复中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不论从指标本身表现来看,还是指标互相之间的协调性来看,目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当前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有学者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消费需求不足和需求端大幅提振不易,要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您认为下一步加大需求侧改革,夯实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的内需基础有哪些着力点?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目前消费的恢复,刚才说到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了3.2%。有一些领域恢复得是比较好的,还有一些领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比如餐饮消费。针对目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我们需要继续在消费上加力。从哪些方面呢?一是提高消费能力。通过稳定扩大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进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改善消费环境,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巩固好疫情防控的成效,使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的信心得到不断提振。三是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比如汽车、家电的大宗传统消费。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培育包括网购在内的新型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等服务类消费。从这些方面着手来适应双循环的需要,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谢谢。
(原文链接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1/content_5592350.htm)
(原文链接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1/content_5592319.htm)
2021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下降0.1%。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3%。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6%。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4%。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3%,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食品中,水产品价格上涨5.9%,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3.3%,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1%,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3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4.9%,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两涨五降。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0.6%和0.3%;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9%和0.8%,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5%、0.3%和0.2%。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36个百分点。食品中,水产品价格上涨8.7%,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6.1%,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8%,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1%,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一平两降。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1%和0.8%,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均上涨0.1%;医疗保健价格持平;衣着、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5%和0.3%。 2021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环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1—2月 同比涨跌幅(%) 居民消费价格 0.6 -0.2 -0.3 其中:城市 0.6 -0.2 -0.3 农村 0.4 -0.1 -0.1 其中:食品 1.6 -0.2 0.7 非食品 0.4 -0.2 -0.5 其中:消费品 0.7 -0.3 -0.2 服务 0.4 -0.1 -0.4 其中:不包括食品和能源 0.2 0.0 -0.1 按类别分 一、食品烟酒 1.2 0.3 0.9 粮 食 0.3 1.4 1.5 食 用 油 0.5 6.2 6.1 鲜 菜 1.8 3.3 6.9 畜 肉 类 -1.0 -7.3 -4.0 其中:猪 肉 -3.1 -14.9 -9.6 牛 肉 2.0 3.5 3.8 羊 肉 2.2 7.5 7.1 水 产 品 8.7 5.9 3.1 蛋 类 -3.8 3.0 2.1 奶 类 -0.2 1.2 1.4 鲜 果 6.1 3.1 2.2 卷 烟 0.1 0.8 0.8 酒 类 -0.3 1.1 1.5 二、衣着 -0.5 -0.5 -0.3 服 装 -0.5 -0.4 -0.3 鞋 类 -0.2 -0.8 -0.7 三、居住 0.1 -0.3 -0.3 租赁房房租 0.2 -0.3 -0.5 水电燃料 0.1 -0.1 -0.2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0.1 -0.2 -0.1 家用器具 0.2 -0.5 -0.7 家庭服务 1.7 3.9 2.4 五、交通通信 1.1 -1.9 -3.3 交通工具 0.1 -2.0 -2.0 交通工具用燃料 3.3 -5.2 -9.4 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 1.5 2.7 1.2 通信工具 0.2 5.0 4.6 通信服务 0.0 -0.3 -0.3 邮递服务 0.7 0.4 -0.3 六、教育文化娱乐 0.8 0.6 0.3 教育服务 0.1 1.6 1.6 旅 游 5.0 -4.3 -6.5 七、医疗保健 0.0 0.3 0.4 中 药 0.1 1.6 1.6 西 药 0.0 -1.8 -1.8 医疗服务 0.1 0.8 0.8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 -0.3 -0.8 -0.9 附注 1.指标解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统计范围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8大类、268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3.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或从互联网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约500个市县、近10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4.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5.基期轮换 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我国CPI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2021年1月开始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CPI。与上轮基期相比,新基期的调查分类目录、代表规格品和调查网点均有调整,分类权数也有变化,以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动。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个百分点。
2021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1.2%。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6%。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7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6.8%,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2.9%,加工工业价格上涨1.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衣着价格下降1.3%,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8%。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1.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0.3%,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0.3%;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0%。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8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2.8%,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2.1%,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4%。生活资料价格由涨转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3.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2%,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2%。 2021年2月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数据 环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1—2月 同比涨跌幅(%)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0.8 1.7 1.0 生产资料 1.1 2.3 1.4 采掘 2.8 6.8 3.9 原材料 2.1 2.9 1.0 加工 0.4 1.7 1.3 生活资料 0.0 -0.2 -0.2 食品 0.2 1.6 1.6 衣着 0.0 -1.3 -1.3 一般日用品 0.0 -0.1 0.0 耐用消费品 -0.2 -1.8 -1.8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1.2 2.4 1.6 燃料、动力类 3.3 -1.0 -2.9 黑色金属材料类 2.2 11.6 10.2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 1.2 10.3 9.3 化工原料类 1.3 0.3 -0.5 木材及纸浆类 1.1 0.9 0.4 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 -0.2 -2.2 -2.1 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 0.2 0.5 0.3 农副产品类 0.2 5.2 5.1 纺织原料类 0.8 -0.1 -0.6 三、主要行业出厂价格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6 10.9 10.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7.5 -6.4 -14.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9 29.4 25.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3 9.7 9.7 非金属矿采选业 0.1 1.0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0.9 4.9 4.6 食品制造业 0.2 0.7 0.5 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 0.4 1.7 1.7 烟草制品业 0.0 0.5 0.6 纺织业 0.8 -1.9 -2.2 纺织服装、服饰业 0.0 -1.2 -1.2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3 0.1 0.0 造纸和纸制品业 1.6 1.0 0.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0.1 -1.0 -1.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4.9 -0.5 -4.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1 4.0 2.6 医药制造业 0.1 0.0 0.1 化学纤维制造业 3.6 -0.2 -2.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3 -0.5 -0.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 -2.5 -2.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3 14.1 12.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5 12.1 10.5 金属制品业 0.6 2.0 1.6 通用设备制造业 0.0 -0.2 -0.1 汽车制造业 -0.2 -0.9 -0.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1 -0.1 0.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3 -2.0 -1.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0.2 -1.4 -1.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7 0.8 0.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3 0.4 0.3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统计范围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13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大类、800多个基本分类的工业产品价格。 3.调查方法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涉及全国4万多家工业企业。 4.统计标准 工业行业划分标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5.数据说明 由于“四舍五入”原因,有时会出现合计数据与分类数据高值或低值相同的情况。 6.基期轮换 根据统计制度规定,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2021年1月开始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与上轮基期相比,新基期的调查分类目录、代表规格品和调查企业均有调整,分类权数也有变化,以反映工业生产结构的*新变动。经测算,基期轮换对各月同比指数影响平均约为0.05个百分点,在统计可接受范围内。
2021年2月份CPI和PPI环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1年2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1年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涨幅回落,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C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0个百分点。食品中,受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7%和6.1%,涨幅分别扩大5.4和3.8个百分点;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天气转暖,蛋鸡产蛋量提升,加之局部地区疫情好转后调运渠道逐步畅通,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11.1%转为下降4.5%。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居民就地过年,文娱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13.0%;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4%和3.7%;春节期间人工成本有所上升,洗车、家政服务、美发和出租车费用等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1.2%—6.3%之间。 从同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扩大11.0个百分点;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8.7%和2.6%,降幅均有收窄;羊肉、水产品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7.5%、5.9%和4.3%,涨幅均有扩大。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9%,其中飞机票价格下降28.2%,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5.2%和5.8%;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0.6%和0.3%。 据测算,在2月份0.2%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二、PPI环比涨幅回落,同比涨幅扩大 从环比看,PPI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25个,下降的10个,持平的5个,变化情况与上月一致。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4.9%,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1%,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随着国内需求上升,加之国际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5.9%、2.3%和1.5%,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受天气转暖和春节假期因素影响,供暖及工业用电需求有所减弱,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6%,涨幅回落4.8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7%。 从同比看,P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涨幅扩大1.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4.1%,扩大4.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2.1%,扩大3.2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10.9%,扩大1.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4.0%,扩大2.8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4%,收窄15.5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0.5%,收窄8.5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2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
(原文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5/content_5590450.htm)